官术网 > 历史军事 > 汉阙 > 第73章 书生亦有志

二月中,时隔多日后,使节团的十名吏士,又回到了阿奇克谷地东端的居庐仓。

    奚充国单膝跪在昔日征大宛物故的汉军将士坟墓旁,刨了一个小坑,将那些从粟特奸商手里夺回的五铢钱,一枚一枚,分文不少地埋回了坟墓里。

    “我说过白龙堆时,奚骑吏为何宁可少带馕和水,非要带着这么重一包东西,原来是钱。”

    奚充国的属下,名为“粟大”的右扶风骑士拄着铲子在一旁看着。

    另一位叫“司马舒”的陇西骑士则摇头:“埋回去后,就不怕再有人来盗掘?”

    “谁敢!那二十多个横死的粟特人便是其下场。”

    奚充国一扬眉:“汝等忘了傅公所言?很快,汉军就会恢复通往楼兰的烽燧亭障,大汉的旗帜将回到这,护着这条路,也护着沿途的将士坟冢!”

    按照汉军规矩,阵亡物故的尸体,是会筹办棺椁,想办法运回故里的,但西域太远了,加上那两场远征死的人太多,活人尚自顾不暇,能就地挖个坑将袍泽埋了,已不容易。

    所以汉家儿郎的坟冢,遍布南北道,直达大宛。

    奚充国朝这些坟冢郑重作揖,暗暗发誓:

    等着罢,迟早也要让轮台,让大宛成为汉之疆土,葬在当地的将士,就能含笑九泉了。

    只可惜奚充国父亲在大宛贰师城的坟冢,是再也找不到了……

    这时候司马舒又在抱怨:“不是说好使团西行后,玉门都尉要逐渐恢复通往楼兰的烽燧么,为何吾等东来千里,一个人影没见着?”

    奚充国踢了他一脚:“废弃十多年的路,哪是一朝一夕便能恢复的?这附近没有水源,玉门都尉顶多在榆树泉驻军,等待吾等消息。待过了三垄沙、垄城后,便能见到了。”

    天色将黑,几人进了烽燧,却见副使吴宗年在小心翼翼地擦拭旌节。

    除了旌节外,傅介子将装有楼兰王头颅的盒子,以及汉使的通关传符也给了吴宗年,回报消息的重任在肩,这让吴宗年压力不小。

    这趟出使,三十余人各尽本事,或如任弘一样,贡献智谋,或如韩敢当、赵汉儿一般付出勇力,唯独吴宗年啥都没干,只在最后为傅介子起草了上报朝廷的书信。

    奚充国一直不明白,傅公带这文吏来西域作甚,更不明白,满口诗与春秋的吴宗年,为何会主动请求出使异域,和他们这群大老粗混在一块。

    谁料,晚上喝了几口酒后,吴宗年竟主动提起让奚充国困惑许久的事。

    “有时候,做一件事,只因听了一句话。”

    吴宗年感慨道:“我虽是齐地人,但学的确不是齐诗,反而是韩诗。”

    此言听得大老粗们面面相觑,什么齐诗、韩诗,他们压根不懂,这也是众人不喜吴宗年的原因,老喜欢拽一些大家听不懂的典故。

    吴宗年自顾自地说道:“我年少时听夫子讲学,说起一事,孔子曾问其弟子之志,子贡答:‘得素衣缟冠,使与两国之间,不持尺寸之兵,升斗之粮,使两国相亲如兄弟。’”

    “后来子贡一出,存鲁、乱齐、破吴,强晋而霸越,子贡一使,使势相破,十年之中,五国各有变。”

    “不瞒奚骑吏,我当年就是听了这段故事,颇为崇敬子贡,有意效仿。又为孝武时博望侯、唐蒙等人出使外国得以立功的事迹所激,这才在典属国任职,以使外国为志向,傅公挑选副使时,便相中了我。”

    他喝了口酒,叹息道:“不过自第一次出使后,我才发觉,我和子贡不同,不是一个辩才啊,遇事容易慌乱,上次使大宛,回来途中天马暴死,我便手足无措。本以为傅公不会再要我同行了,却不曾想,他又点了我。”

    吴宗年看着手里的旌节苦笑道:

    “傅公大概是觉得我虽不能有所建树,但至少不会拖他后腿罢。不过我也明白了,这汉节啊,非得是博望侯、苏少卿、傅公这样的英雄人物,才能持节为国扬威,我……还不配。”

    奚充国摇了摇头,看来不止是他们这些六郡良家子、长安恶少年,哪怕是吴宗年这样的书生,也有立功封侯的梦,这都是孝武皇帝遗留的风气啊。

    这时候,吴宗年兴致又高了起来,起身道:“诸君还记得任弘那首诗么?”

    吴宗年十分喜爱那诗,此刻吟诵道:

    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……吾等已破楼兰,而今总算可以回去,荣归玉门了。”

    气氛一下子欢快起来,同行的八名吏士都裂开嘴笑,傅公说了,这次刺杀楼兰王的行动极其顺利,使团立了大功。回去之后,每个人起码有十多万钱的赏赐,增秩一级。

    此外,有斩杀擒拿粟特人,参与刺杀楼兰王、控制楼兰城有功的,还不止如此。

    右扶风的骑士粟大美滋滋地说道:“有了钱,就能给家里多买几十亩地,再买个大奴,我往后不在时便有人替我父耕地了。”

    陇西骑士司马舒却打趣道:“你最好把那大奴阉了,否则啊,恐怕汝妻耐不住寂寞,招呼他上榻,等你回去后,竟多了几个儿女,类似的事,我可听说不少!”

    粟大气得追着踹他屁股。

    又挨了两脚后,嘴臭的司马舒也回到火堆旁,憧憬道:

    “我在意的倒不是钱,而是增秩,到时候,我大小也是个吏,就能回乡吹嘘了,不瞒诸位,从小乡人就觉得,我是只知偷鸡摸狗的恶少年,家中又贫,都瞧不起我。”

    “然,富贵不还乡,如锦衣夜行!”

    吏士们共同举盏,为即将结束使命,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报偿而开心。

    但等到次日黎明,还在沉睡的众人却被奚充国一一踢醒!

    “该上路了?”

    吴宗年昏头昏脑起身,只看到奚充国匆匆踩灭了火堆,满脸肃穆:

    “有胡虏来了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奚充国是警觉的,没有因为接近汉地而大意,一早起来上到烽燧候望,竟意外发现了胡骑疾行扬起的尘土。

    “胡骑六七十,在四里之外的戈壁上,不到一刻便能抵达谷地,而且……”

    “他们应该已经看到居庐仓的烟了!”

    吴宗年果然如他自述的,又慌了,喃喃道:“怎么会,胡虏这么快就得知楼兰的消息,来拦截吾等了?”

    算算时间,日逐王就算得知消息立刻派人来,也赶不及啊

    奚充国摇头:“看方向,不是从日逐王庭而来,而是从蒲类海(哈密巴里坤湖)的东蒲类王庭过来的,八成是探知汉使开春后要去楼兰,派人来此拦截。”

    只可惜傅介子他们冰没化尽就动身,比匈奴人预想的早了半个月。

    但没想到的是,胡虏没堵到傅介子,却正好撞上回程的吴宗年、奚充国等人。

    直接开打是没太大胜算的,虽说吏士们甲兵有优势,但正所谓险道倾仄,且驰且射,中国之骑弗与也,此处地形正好对胡骑有利。

    “那怎么办?”

    吴宗年的第一反应就是龟缩死守。

    “我听任弘说,他曾以区区五个人,面对百多人围攻,守住了一座烽燧,如今吾等有十个人,而胡虏不过六七十。”

    奚充国摇头道:“任弘只需要守一两刻,吾等就算点燃烽烟,能否被东边近百里外的榆树泉看到还犹未可知,隔着三垄沙和垄城,援兵抵达,最快也要两三日。更重要的是……”

    他抬起头,盯着吴宗年抱在怀里的木函,里面是楼兰王安归腌制好的头颅:

    “傅公要吾等十五日内,必须抵达榆树泉,让玉门都尉出兵西援楼兰,迟一日都不行!”

    楼兰易帜,日逐王肯定会有所行动,至多二十余日,在西域的匈奴诸王便能发兵南下,所以使节团一天都不能耽误。

    奚充国很快就有了计较:“这样,我带几人引开胡虏,吴副使,你带着头颅和信函回去!”

    “不行,不行。”吴宗年似是畏惧了,连连摆手。

    “我不善骑术,若胡虏追击,定不得脱,身死事小,恐误了傅公大事。”

    吴宗年紧张得咬起了大拇指,焦头烂额,直到最后看向傅介子亲手交给他的旌节,眼里竟生出了一丝决绝:

    “不如由我这副使大张旗鼓,引开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这孱弱的文吏声音有些嘶哑,将手里的木函重重交到奚充国手中。

    “奚骑吏,你带上骑术最好的吏士,骑上最快的马,务必将首级和信,将傅公功成的消息,送达榆树泉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PS:第二章在晚上。

(https://www.tbxsww.com/html/99/99278/765991.html)


1秒记住官术网网:www.tbxsw.com.tbxsww.com.tbxsww.com